查看 日 的历史事件 上一页 下一页

67日历史上发生的事件

1. 1993年-戏剧家阳翰笙逝世
阳翰笙(1902年11月2日-1993年6月7日),原名欧阳本义,笔名华汉,四川高县人,戏剧家、电影家、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领导人,是左翼作家领袖之一。历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厅副主任,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,中国文联党组书记、副主席兼秘书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。1933年以《铁板红泪录》开始电影创作,代表作品有《中国海的怒潮》、《逃亡》、《生之哀歌》、《生死同心》等。1993年6月7日在北京辞世,终年91岁。
2. 1970年-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去世
爱德华·摩根·福斯特(Edward Morgan Forster,1879年1月1日-1970年6月7日),英国小说家、散文家。1879年生于伦敦,1897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,1912和1922年先后两次游历印度,1924年《印度之行》出版,为福斯特赢得詹姆斯·泰特·布莱克纪念奖,但福斯特之后再没有写小说。1946年他的母校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他为荣誉研究员。1970年6月7日在考文垂逝世。美国艺术文学院设立E·M·福斯特奖(E.M. Forster Award)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。
3. 1855年-俄国著名植物学家米丘林诞辰
伊凡·弗拉基米诺维奇·米丘林(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,1855年10月27日-1935年6月7日),苏联卓越的园艺学家,植物育种学家,米丘林学说的创始人。1855年生于俄罗斯梁赞州新米丘林斯克,自20岁起从事植物育种工作达60年之久,提出关于动摇遗传性、定向培育、远缘杂交、无性杂交和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,培育出300多个果树新品种。著有《工作原理和方法》、《六十年工作总结》等。1935年6月7日卒于坦波夫州米丘林斯克。
4. 1848年-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逝世
维萨里昂·格里戈里耶维奇·别林斯基(1811年6月11日-1848年6月7日),俄罗斯思想家、文学评论家。出于海军军医的家庭,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,1834年发表了批评处女作《文学的幻想》,从此开始了其批评家的生涯。1839年前往彼得堡,先后主持《祖国纪事》的文学批评栏和《现代人》杂志,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发表了1000多篇评论文章,为自然派乃至整个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别林斯基37岁时逝世,后人将他视为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批评家、思想家之一。
5. 1862年-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科学家菲利普·莱纳德诞辰
菲利普·爱德华·安东·冯·莱纳德(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énárd,1862年6月7日-1947年5月20日),德国物理学家,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。他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、维也纳大学、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学,曾是本生、亥姆霍兹、莱奥·柯尼希斯贝格尔和格奥尔格·赫尔曼·昆克的学生,1886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头衔。莱纳德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曾获得卓越成果,为此获得诺贝尔奖,他用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的重要规律,他也提出过一种原子结构设想。1947年5月20日在德国梅塞尔豪森去世。
6. 1915年-中俄蒙签订协约
1915年6月7日,中、俄、蒙三方代表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《中俄蒙协约》。《中俄蒙协约》共有22条,其内容除确认和重申《中俄声明》、《声明另件》及俄蒙《商务专条》外,还规定: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的名号,受民国总统册封,中俄不干涉外蒙古现有内政制度;外蒙有权与外国签订工商方面的国际条约;中国商货进入外蒙一律交纳内地货捐;外蒙境内的诉讼,华人被告时由俄国领事与中国驻库伦大员或其代表会审,俄国人被告时中国驻库伦大员仅可观审;外蒙境内的恰克图至张家口电线为外蒙政府产业等。《中俄蒙协约》是中国北洋政府同沙俄签订的有关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。它将沙俄在外蒙获得的权益具体化,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外蒙古地区的主权。外蒙古的“自治”,实际上是俄国殖民统治的代名词。《中俄蒙协约》使中国外蒙古地区沦为沙俄的独占范围。
7. 1711年-英国哲学家休谟诞生
大卫·休谟(David Hume,1711年6月7日-1776年8月25日),苏格兰的哲学家、经济学家、和历史学家,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。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,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分成名。他所著的《英格兰史》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。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1915)写道当他在构思相对论时便是受到了休谟的启发。1776年8月25日逝世。
8. 1956年-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
1956年6月7日,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,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,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.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,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。
9. 1940年-八路军总部公布正规部队人数 4万多人
1940年6月7日,八路军总部公布:八路军正规部队已由三年前的4万多人发展近50万人,创造了近1亿人口的解放区和游击区,共产党员由战前的4万人发展为80万人。解放区战场抗击日军达40万,占侵华日军68万人的58%,抗击了全部伪军。
10. 1951年-敦煌文物研究所受嘉奖
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、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。办院方针为“保护、研究、弘扬”。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,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。1951年6月7日,敦煌文物研究所人员受嘉奖,此举显示政府鼓励保护和整理文化遗产。
11. 1981年-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设施
1981年6月7日,以色列飞机悍然炸毁了伊拉克核反应堆。早在1959年,伊拉克就打算建立核反应堆。它曾与苏联签订协定,计划建立一个小的、设备简单的核反应堆,但是很久没有什么进展。70年代以来,伊拉克经济有了较大发展,为了加快建设步伐,伊拉克向西欧国家寻求先进核技术,以发展自己的核工业。
12. 1915年-中俄蒙签订《恰克图协约》
《恰克图协约》是1915年6月7日,中国、俄罗斯、外蒙古三方在恰克图签订的关于外蒙古自治的协约。这是自1914年9月8日中、俄、蒙三方恰克图会议以来的最终结果。标志着中国失去了在外蒙古的实际统治权。